首頁
1
那些年 那些事
2
印石珍賞會3
https://www.liaoyidao.com.tw/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許肖仙與大千先生印與一方煨烏印章的重逢‧誌念原主許老先生廖德良  原著口述趙貴雄  編撰補遺最近友人收藏到一方黑色壽山石印拿來與我共賞,印面為張大千先生為許肖仙先生所刻,篆文為「許氏小仙平生神遊珍祕之寶」,邊款為「小仙道兄屬 大千」,且王壯為先生又為此印作邊款銘記,款文內容為「大千畫法絕代 時亦作書治印並軼凡蹊 此其三十年前 為肖仙先生所作 承示屬提 戊戌夏日壯為」。「許氏小仙平生神遊珍祕之寶」 邊款「小仙道兄屬大千」邊款「大千畫法絕代 時亦作書治印並軼凡蹊 此其三十年前為肖仙先生所作 承示屬提 戊戌夏日壯為」戊戌年為民國47年,往前推卅年,那就表示此印應該是民國17年左右創作完成。而民國47年當時,王壯為先生應該還在陳誠先生處擔任機要秘書。在2017年嘉德春拍『舊日風雅——張群自用印專題』中,有一方也是在民國47年,陳誠先生囑壯為先生治印,篆文為「人生七十才開始」,石材是壽山田黃薄意扁方章,在收藏盒還有陳誠先生親筆題字落款,由此可窺探那個年代的背景關係。直到陳誠先生仙逝,老蔣總統為感念其情誼,指示要妥善安排為其工作的部屬,壯為先生在那時被安排到交通銀行任職,李猶先生那時還是他的上司。至於壯為先生與許肖仙先生交往經過,我並不清楚,只記得當時認識許肖仙先生時,他與壯為先生已有交往。後來,在摩耶精舍捐給台北故宮的『大千先生平居自用印』當中,壯為先生就有八方印章,而大千先生自刻的自用印也有五方。那時才想起,每當大千先生回台,許肖仙老先生都是摩耶精舍的座上賓,想來在那年代,藝文界與政要之間的互動緊密,非一般人所能得知。印石珍賞會,結識許老先生許老先生本為江蘇常州人,其父親在京滬為絲業鉅子,晚年病逝上海,許老先生承其餘蔭一直隱居滬上,從其同鄉會上的些許訊息得知,在上海時期,應該就常游於藝術文玩之間。民國卅八年,大陸軍事形勢逆轉,遂隻身攜大批古玩書畫來台,因出走倉促,以致妻女未能同行,可想其精神與起居備極孤苦。而我與許老先生相識,起因是民國62年時,好友張心白先生在松江路上開設的「中華牙科」。當時老一輩的印石愛好者,於此成立「印石珍賞會」,診所內每月舉行一次賞石聚會。許老先生與張心白先生本為舊識,他鄉遇故知,又皆是藝術的創作與愛好者,進而相識而聚。許老先生偶至此會,而我與許老先生就是在此賞石的聚會上認識的,印象中許老先生相當內向斯文,身形微顯瘦弱,當時(民國62年)已七十多歲。許老先生來台之前是上海申江紡織廠的少爺,當時有聽聞張大千先生遊於上海時,與其家族有過交往,我想這枚印章便是當時大千先生與其交流所作。大約民國70年,心白先生前來,提及許老先生隻身來台,租屋獨居,而現居原屋主欲將房屋收回,請我幫忙找房子,最好有熟識的人住在附近比較安心。當時,我約略探訪一下,想起有一位好友張又仁先生,從事台灣玉雕刻,在台北新店的五峰路上租了一間日式舊宿舍,後院剛好還有一間獨立的儲藏室可以分租給他,所以許老先生便透過我當介紹人來入住,也相當滿意。可惜於民國71年(壬戌年)某日,在其住處不幸發生火災,朋友張先生發現許老先生住處冒出濃煙,趕緊衝上前去拍門呼叫,在千鈞一髮之際,只見許老先生慢慢開門出來,手中僅只捧著祖先牌位,唉﹗這就是當時多數渡海來台人民的寫照,客寓他鄉,只有祖龕聯繫著故土情懷。在消防人員滅火後清理火場,發現一些瓷器字畫收藏大多付之一炬,只剩一只小鐵箱裡有數方印石,這方壽山石就是裡面其中之一。此方壽山石章的印鈕,原本刻著兩隻獅子,大獅子上面的小獅子,因火災而有毀損,當時經我簡單修整而有現在的形貌,後來為我們石友張守積先生收藏。 許肖仙先生的這方印章,遭祝融煨烏受損,經廖老師修整。 許老先生經過這場火災之後,其身家財產幾乎一無所有,從此身心狀態每況愈下,得心白先生收留,在診所後的小房間裡勉為棲身。可惜在隔年,許老先生於診所房間前因身體不適往生,當時得知此事感到相當惋惜,也因重逢此印石,回想起這段已過卅多年的往事。友人希望我把這段經過記錄下來,讓後人得以了解此方印章的淵源由來。其實不僅是此方印章有此歷程,印鈕篆刻在台灣的發展,在那個年代裡都是充滿著文人政要之間的交流軼聞,也記錄著大時代遷流裡的生活辛酸,和一種單純的滿足。那一種濃郁的人文風情,是現今印石收藏者難以經歷體會的。2017/9/28  廖德良 記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8561.html 許肖仙與大千先生印 2023-11-14 2024-11-14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8561.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8561.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1-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8561.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緬懷——台北印石珍賞會〔上篇〕作者:王純傑圖片提供:王純傑原載於《聯合文學》NO.397 NOV.2017.  二〇一七年六月六日我再次返回台北,一路上思念著兩位甫過世的忘年石友,詩人黃靈芝與企業家張守積先生。回憶四十四年前(1973),我們一群在台北愛好印石的朋友成立了一個「印石珍賞會」。會址設在小張心白醫師的中華牙科診所,每月定期聚會切磋玩賞。成員多為學者雅士、各方豪傑,其中有王公簡先生(以下先生略)、王壯為、曾紹杰、宋膺三、許小仙、張直厂、張慕漁、楊雲萍、楊作福、耿殿棟、張紹載、張建安、吳堪白、江兆申、梁乃予、周錦寬、陸文雲、李來儀、黃嘗銘、雕鈕名家廖德良等。  大合照筆者所攝「印石珍賞會」成員與美國大使安克志合照。前排右一張直厂、右二廖德良、右三熊式一、右四王公簡(撫洲先生)、右五黎東方、右六張心白、右七安克志、右八宋膺三,後排右一耿殿棟、右二陸文雲、右三王北岳、右四安拙廬(大使公子)、右六黃靈芝、右七張守積、右九楊雲萍、右十周錦寬夫人、右十四張紹載。 最初印石珍賞會發起人,則由張守積、王北岳、黃靈芝、張心白,與我王純傑五人具名。其他四位發起人年齡皆長我約十五至二十歲,這「忘年之交」的真實體驗,至今仍讓我感觸至深。我之記文於此,是為紀念這四位石友均已相繼辭世,當初「印石珍賞會」創始人僅剩下了我一人。我應該將我所知道的一些逸事寫下來,一則與大家分享,再則也為自己追憶這一段真摯的情誼。首先說在中華商場遇到的小張心白醫師。當年他已有耳疾,走路時平衡感很差。記得第一次碰面那天,就要搭在我的肩膀上才得走穩,這一搭就搭成了終生的忘年交。松江路中華牙科診所與我工作的八德路很近,我每天中午就到診所包伙。診所後進住著當年上海紡織業鉅子、收藏家許小仙。老先生晚年守著一筒僅餘的藏物居無定所,小張先生就留他住下了。想是小仙公對我這小輩印象不錯,在他過世前幾天,拿著一枚小領管到我跟前說:「這是我的幸運兒,送給你留著!」感激之餘,特別請張直厂先生替我鑿了「平安」二字,這方章子四十年來跟著我天南地北從未離身。 羊脂白玉印‧平安/印面‧張直厂【王純傑教授 簡介】字粹人,一九四七年出生於台灣台北市。其父王景陽先生為當代名書畫家,幼承庭訓六歲習書法,大學期間開始學習金石篆刻。一九七三與台灣當代書法篆刻名家創立「印石珍賞會」,耳濡目染,益上層樓。大學畢業後,遊學日本,一九八〇年移居美國。王粹人曾服務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Library of Congress, Asian Division)協助中國書畫、篆刻之研究,並合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古籍藏書鈐記選萃》;一九九八年起在美國史密森國家博物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所屬佛利爾、賽可樂美術館(Freer Gallery of Art and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任研究專員。二〇〇四年受聘為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東亞書法客座教授。二〇—〇年榮獲中華民國第十六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書藝獎」。二〇一四年受聘為馬利蘭州藝術委員會(Maryland StateFine Arts Council)及史翠摩藝術中心(Strathmore Arts Center)年度篆刻及藝術導師。二〇—五年自喬大退休後,繼續於史密森協會及其私人工作室教授書法。  ☞緬懷——台北印石珍賞會〔中篇〕(續述張心白先生)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264.html 緬懷 台北印石珍賞會〔上篇〕 2023-11-14 2024-11-14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264.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264.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1-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264.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緬懷——台北印石珍賞會〔中篇〕   作者:王純傑圖片提供:王純傑原載於《聯合文學》NO.397 NOV.2017.  小張心白先生是台北第一流的牙醫,他把每個病人的牙齒都當成印章般慎重對待,絕不馬虎。當年中華牙科診所也成了我們的印石醫療中心,每次聚會,賓主盡歡,人人都在此得到許多心得的交流。心白先生也是一位極善良、極慷慨的人,任何活動,出錢出力都是他一馬當先。記得我們認識不久,他就建議我上手刻印,他說單收集印材,自己不下刀試試,怎能分辨材質的好壞?又讚美我字寫得好,放棄刻印太可惜。一句鼓勵的話讓我從此提起毛筆、刻刀,樂此不疲,受益終生。我欠先生太多,無以為報,唯一能做到的只有效法他盡心盡力地去教育、鼓勵後進而已。一九八〇年我們全家移民美國,每年的正月初九天公作壽,亦是先生誕辰,那天我總會撥個越洋電話拜壽。第十年首次打電話沒有人接聽,午夜前再撥一通給他,想必是他已經等在電話邊上,立刻接通了。當時我聽到他的聲音非常微弱,說是得了重感冒。我心裡感覺不對,打電話問大張守積,才知道小張先生已經是胃癌末期了。離開台北十年後,我第一次返國,見了他最後一面。當時我特意帶了一枚在美國收到的綠色帶皮印石向他請教,他看了從病床上坐了起來說:「快快,把眼鏡拿來!」一手握著印章,口裡嘖嘖有聲,這是什麼石頭?當時我頗為得意,果然帶到一方能勾起先生好奇的印石!   秋水綠皮石,立面(因攝影時未特別校色,照片與實際顏色有落差) 秋水綠皮石,印面 (因攝影時未特別校色,照片與實際顏色有落差)    當年一批由泰國清邁進口,用來燒製耐火磚的石頭適合刻印。王公簡先生認為應該仍是經福建壽山轉運來台的,因此取名「泰來石」,一語雙關,意義深長。我很幸運收到一方難得的黃色泰來石印材,質地絕對能與壽山田黃媲美。我先請德良兄製鈕,小張先生就落下一句:「這塊印石一定要留給我來刻,將來也好因石留名。」我遵照先生的意思請他刻了「純傑翰墨」四個字。直至今天,只要是重要的書作,我通常都會使用它,以表達對先生的感恩。 極品泰來黃凍‧純傑翰墨(一)廖德良雕鈕‧己巳八月張心白刻(1989年)   極品泰來黃凍‧純傑翰墨(二)廖德良雕鈕‧己巳八月張心白刻(1977年)   極品泰來黃凍‧純傑翰墨(三)廖德良雕鈕‧己巳八月張心白刻(1977年)☞緬懷——台北印石珍賞會〔下篇〕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278.html 緬懷 台北印石珍賞會〔中篇〕 2023-11-14 2024-11-14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278.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27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1-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278.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緬懷——台北印石珍賞會〔下篇〕作者:王純傑圖片提供:王純傑原載於《聯合文學》NO.397  NOV.2017.我之所以稱王北岳先生為「篆刻教育家」,實因在我身邊認識了好多位先生「子」字輩傑出的學生。其中包括當今藝術史領域知名的張子寧兄及兩位住在美國維州的曹氏昆仲子律、子放兄,這二位的篆刻造詣絕不讓當今領軍名家,此外台灣還有榮獲韓國雙年展大獎的子昭黃嘗銘兄等人。我去國太久,必有許多遺漏,但就這四位弟子便可看出北岳老師傑出的成績。先生生前是一部篆刻活字典,不但著作等身,收藏更是可觀。子寧兄在美國首都佛利爾美術館任職時,原有意將北岳先生的收藏集中一處以供人研習觀賞,可惜此事未成,如今陸續在拍賣會上見到先生的收藏分散各處,至為可惜。北岳先生最後出版的《印林見聞錄(一)》,其(二)則於先生捐館後由學生續成。這兩冊遺作勉勵我應該將一己所知公諸於世,雖僅小眾,亦當不乏印史之意義。第三位黃靈芝先生,日據時代即已為成名的日本徘句詩人。光復後,台灣詩壇要求先生改以台語寫詩,先生拒絕改變,認為任何文字所表達的詩情詩意應該都是美好的。黃先生擁有幾方綠色的印石,不知出處。來美多年後,我在祝紹周將軍與居正院長後人家裡先後見到同樣的印材,其中一方的邊款上還註明了產地。為此一直都想連絡先生吿知。數年前我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則黃先生榮獲日本詩壇大獎的消息,見到他羸弱弓字的身軀出現在領獎台上,發表得獎感言。說起台灣做滿月送人紅蛋的習俗,收到的親友要回送一顆石頭,以祝福新生嬰兒生命像石頭一般硬朗。我聽了心頭一陣暖意,到底是愛石的同道,再老也不會改變。我數度試著連繫先生想要吿訴他,那些綠色的印石是產自陝西略陽縣,民國初年發掘到的!陝西略陽石大張守積兄應該是這兩年去世的。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在二〇一四年和廖德良兄一起去青田街看他,他人不在家。我們等了一會兒,結果在出來的路上,碰到外傭推先生坐著輪椅從大安森林公園回來。看到我們,他叫一聲:「純傑,嘿嘿,回來囉,肚子變這麼大了!」我聽了既高興又難過,原來一個精力充沛、活力十足的人,竟會變得失智,而卻又還記得我這小友!我用「企業家」來形容大張先生,是因為他做事有魄力且善於經營。最值得一提的是他那锲而不捨的精神,當年我們會一路從台北到高雄,專門去耐火磚廠撿選印材,也是這種精神力量使然。這些時,之所以確定大張先生去世,是在拍賣會圖錄上看到一批由大張守積先生收藏,廖德良兄製鈕的五方拍品,一看就知是泰來石,藍布印盒上都是由小張心白先生題簽的。睹物思人,往事如煙。那些讓我大開眼界的場面,那些教導我學習探索印石奧秘的恩師老友,還有一幕幕傳統文人對人、對事、對物之微妙互動,那個年代台灣社會愛石收藏族群的盛況與教化,永遠長憶心頭。二〇一七年六月十九日亞洲之行歸來,將有感記下免其遺忘。純傑記。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570.html 緬懷 台北印石珍賞會〔下篇〕 2023-11-14 2024-11-14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570.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570.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1-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3570.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憶  一九七三台北印石珍賞會(一)作者:粹 人特別感謝 王純傑先生 授權刊登本文原載於《世界日報》December 02, 2009 (一)我從小個性內向,常跟在父親身邊,看他披著毛巾,滿頭大汗地揮寫字畫;看得出神,也就興致勃勃地替父親研墨拖紙,六歲開始臨帖習字,在他七個子女中總算有我這么兒繼承了他的志趣。十二歲那年父親病逝,母親悲慟逾恆,連所創辦的「唯他肉鬆」也沒興趣再繼續經營下去,在我二十七歲時也因肝病去世了。因此,每當我見到朋友們的父母親健在,總會讓我羨慕不已;無形中導致我喜歡與年長者接近,一方面可以學習他們的智慧,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老輩的慈暉。我青少年時期就開始對金石特別留意,經常流連在衡陽街的「點石齋」、和平東路上的「大學美術社」等印石店家。有一天,走進了在中華商場三樓的印章專賣店「壽石齋」,認識了在那裡刻鈕的廖德良兄。德良兄外號「廖一刀」,獨步當今印鈕雕刻界,獲台北市認定為「傳統工藝大師」。民國62年,廖老師年28歲,於中華商場開設「壽石齋」。1973年,在「駱伯」的首肯與鼓勵之下,在中華商場他本店的隔壁幾間,開設了「壽石齋」圖章店,除自立門戶之外,還可以就近關照駱伯。高掛背後的是王壯為「壯公」所送的題字。圖片提供:廖德良 作者王純傑攝於中華路壽石齋,年輕時期就愛往這地方跑。圖片提供:廖德良後來,幸運地遇到了領我進入篆刻門檻的心白「小張」先生。如果不是小張先生,我一定還是個「不識個中滋味」的一般玩石者而已。 一九七三年,我們這些印石同好成立了「印石珍賞會」,發起人以齒序論,是張守積、王澤恒 ( 北岳 )、黃靈芝、張金奎 ( 心白 ),然後就是年紀差了一大截的筆者(王純傑),記得德良兄也是在內的。大家都本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情懷,讓我感受到「以石會友」、「以友廣智」更深層的涵意。每次聚會,欣賞到自己喜愛的印石珍寶時,都會令人有不同的領悟與悸動,這幾年無限樂趣的生活,真是回味無窮。「印石珍賞會」的基本活動,就是每月聚會一次,大家輪流選個主題,好比「紅色印石」,這個月每個會員就把自己手邊收藏的、或是能找來的「紅石頭」都帶來,大家一起欣賞、觀摩、比較,還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我今天對印石的認知,可以說都是那些年學到的。當年來參加「印石珍賞會」的學者名流真是不少,像王壯為、曾紹杰、王公簡、宋膺三、張慕漁、楊雲萍、張直厂、吳堪白、江兆申、耿殿棟、周錦寬、張紹載、張建安、楊作福、梁乃予、陸文雲先生都是常客。另外像熊式一、黃杰、秦孝儀、黎東方、青山杉雨以及美國駐華大使安克志等,都曾來參加過我們的聚會。我的字號「粹人」,就是王壯為先生為我取的。「印石珍賞會」的發起人裡面,「二張」( 張守積與張心白 ) 與我互動密切。我們仨那時候形影不離,幾乎任何場合只要有印石活動,就會見到我們。台灣有句俚語「笨猴玩石頭」,大家見到我們如此瘋石頭,就用這句話來取笑我們。我們不但不在意,原本屬猴的大張,更是「嘿嘿」一笑,表示認了。玩到後來成了精,藏石界還送給了我們仨「兩張王牌」的綽號。我們上山下海到處去找石頭,真是不亦樂乎。刻印的石頭並不是隨處可揀的,先決條件是必須用鋼刀可以刻得動,硬度二到三度 ( 鑽石十度 ) 的石材,太硬不行,太軟也不好,還得考慮色澤及質地等等。☞續篇:   憶 一九七三台北印石珍賞會(二)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2848.html 憶 一九七三台北印石珍賞會(一) 2023-11-14 2024-11-14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2848.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284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1-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2848.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憶  一九七三台北印石珍賞會(二)作者:粹人特別感謝 王純傑先生授權刊登本文原載於《世界日報》December 02, 2009(二)我當初開始收藏,完全是被印石之美所吸引,一直到我遇見小張先生,他說我字寫得好,鼓勵我刻印才能對石性更深入了解。我當時年輕,被他一捧就上了鉤。心白先生教我刻印要先仿刻,選擇平整的漢印學著模仿,然後四個字摹三個,自己篆一個試試,依次漸進。他還用銼刀為我磨製了第一把刻印刀,為我買了字書「印文學」。心白先生不善言辭,每次我刻好的印請他指正,他總是看了看,什麼也不說,拿起刀在印上戳幾下,就能使整個印面立刻改觀。心白先生當年是台北數一數二著名的牙醫,他把病人的牙齒都當做藝術品看待,而每一方到他手上的印石,他又把它們看成病人的牙齒來細心整治。所以他的診所很自然就成了大家的「印石美容院」。我們收藏到的舊章新印,即便是一塊石料,第一件事就是送到「中華牙科診所」請他診斷、處理。我和同是福建同鄉的大張守積先生,曾經遠道由台北專程到高雄一家磚廠去找印材。當年有一種在進口產地證明書上註明「泰國清邁」的葉腊石,原是燒製高溫耐火磚的材料,卻被商人發現其中有可以做為印章的石材。台灣第一家電腦公司的負責人王公簡先生不相信這些石料產自泰國,由於當時兩岸尚未交通,認為很有可能是由大陸壽山轉口泰國來台。先生就為這一類的印材命名為「泰來石」,以祝「國運早日復甦、否極泰來」,一語雙關寓意深長。「印石珍賞會」期間,我們上山下海,到處去找的就是這種泰來石。泰來石‧馬上封侯‧廖德良治鈕泰來石色純淨者不多,此乃高品級。泰來石‧獅鈕一‧廖德良治鈕泰來石色純淨者不多,此方亦屬高品級。在此之前,篆刻界若談到印材的產地,不外福建壽山、浙江青田、浙江昌化三地最為著名,現在又多了一種在台灣獨特的品目「泰來石」,其色澤、質地均與壽山石極為近似。當今手頭上擁有極品泰來石最多的,應屬大張先生和我兩個人了。泰來石‧獅鈕二‧廖德良治鈕多有花色紋路,雕鈕需相石佈局功夫。泰來石‧螭‧廖德良治鈕兩年前過世的北岳先生是一部金石篆刻活字典,當年我在收集印章時,眼裡只知印材,而北岳先生則以他過人的記性,收藏到許多鮮為人知的明清篆刻家作品,由於賣家不識貨,通常價格還不會太貴。殊不知好的篆刻作品,經常是在最普通的石材上成就的。只可惜北岳先生晚年失憶,篆刻界與他家人又沒有接觸,聽說許多印面都在 eBay上賤賣了。北岳先生桃李滿天下,在我的心目中,先生應是二十世紀後半個世紀影響台灣篆刻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一九八○年來美後,定居於文化氣息濃厚的華府郊區。興之所趨,工作之餘積極參與當地各項文化活動,周末在中文學校教書法,也在不同場合為僑社團體作書法示範和展覽。一九八八年內人病逝,我隨即從職場退休,調整身心後,在佛烈爾美術館的中國書畫部擔任義工,這些年來涉獵了不少流落海外的遺珍與第一手的寶貴經驗,其中包括整理張大千的印章以及王季遷、謝稚柳、汪亞塵、林語堂、張充和等名家的收藏物品,受益匪淺。兩年前又受邀至美國國會圖書館,替亞洲部書寫善本書目及一些印章考證的工作,也是份令人興奮的好差事。五年前受聘於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書法課,指導外籍學生如何由學習書法,去領悟東方文明與修身哲理。以前我相信天下無難事,現在發現寫文章太艱苦了。可是不讀不行,不寫也不行,有些與印章篆刻有關的來龍去脈故事,應該是與大家分享的,北岳先生地下有知必當有以助我。謹以此文紀念並感謝「印石珍賞會」的老朋友們。(完)碩果僅存的三人,左起:廖德良、陸文雲、王純傑。攝於吳平「吳老」告別式之後的相聚。「印石珍賞會」就剩咱仨人了,想起吳老也是一位愛石成痴的同好,而陸老今年也八十八了,端起眼前的老撾石,還是跟以往一樣品頭論足了起來,顧不得年紀大小,嘻笑怒罵不輸當時,印石拿起來還是往臉上抹了過去。嗯,年紀還是有差,油水變少了……攝影:趙貴雄☞上篇:憶 一九七三台北印石珍賞會(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2852.html 憶 一九七三台北印石珍賞會(二) 2023-11-14 2024-11-14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2852.html
一刀無二心♦廖德良印鈕繫情 108 台北市萬華區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2852.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3-11-14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2852.html
【112年度印鈕工藝文化傳習計畫】贊助單位:臺北市文化局。「廖德良印鈕工藝傳習計畫2023年度師生成果展」歡迎至FB粉絲專頁參觀指教! {工巧明} 新單元→印鈕傳藝教學影片,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 {一刀無二心}國寶印鈕雕藝大師。廖德良一刀老師。第一手記錄。經典名作。深度賞析。一窺印鈕藝術堂奧。藏家同好推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