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系石传
2
贞下启元话贔屭3
https://www.liaoyidao.com.tw/custom_128093.html 贞下启元——论贔屭钮{之一} 贞下启元——论贔屭钮{之一} 贞下启元——论贔屭钮{之一} 时值辛丑年惊蛰春分时节,走过在瘟疫下,充满动荡危机与不安忧虑的庚子年,春天的生机,各物种逐渐自冬眠中苏醒,令人对新的一年多所期待。十天干中的庚、辛,本就有著动荡变迁后「更新」的气息,天道运行恰如《道德经》所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新世纪的来临,又是由多少已故人事物付出的代价所堆叠出来的。在亲身经历的感受下,把玩廖老师刻的贔屭钮,对这种时代更迭、文明的兴衰起落,有著更深一层的体会。 〈图一〉上古华夏文明里,图腾文化占有相当的重要性,除了是氏族认同的标记之外,也有天人互动、类宗教崇拜的信仰成分在里面,而这类图腾,或以自然界具象的动植物为符号,也有以想像的特定物体,组合出具神奇力量的神兽做为标志。无论是以平面线条勾勒在器物之上,或以立体塑像摆设,作为群体精神凝聚的象徵,这些图腾背后所蕴含古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与智慧,皆是华夏文明代代相传的根基。 〔释名〕 东汉士大夫张衡,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等,贔屭(音必系)一词,最早就是见於其文学作品《西京赋》里,其首段就写到: 汉氏初都,在渭之涘,秦里其朔,实为咸阳。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巨灵贔屭,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厥迹犹存……。 观其内文,「巨灵贔屭」似与山川风貌有关。经查《水经注.河水》〈开山图〉曰: 有巨灵胡者,徧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所谓巨灵贔屭,首冠灵山者也。 由此讯息推论,贔屭一词,在秦汉时期以前,应该是形容山形外貌,很可能是勘舆地理上使用的名词。 再深入探究其字义,从《玉篇》解释贔屭,为「作力之貌」,又《类篇》释贔屭曰:鳌也(音敖),一曰雌鳌为贔;《本草》记载:贔屭,大龟、嘴蠵之属,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象其形。 综合上述说法,无怪乎一般传说在上古时期,贔屭常驮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兴风作浪,在大禹治水之时将之收服,为其所用云云。 直至明代,可能在基於辨识上的需求,将运用在不同器物之上的大量龙族造型图腾作一整合,而归纳出所谓「龙生九子」,但在不同文献里,名称与其运用之处却又不尽相同,排列顺序也有差异,况且尚有多种图腾未搜罗其中,碍於篇幅,将另辟专章讨论。 「贔屭」一词,在明代文献上有三处纪录,大多围绕在明朝中期首辅李东阳的提问为主,一见於其著作《怀麓堂集》:「覇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贔屭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等语。《明.语林》释龙生九子云:「六曰霸下,好负重,今以负碑;八曰贔屭,今以镂碑缘」。杨慎的《升庵集》:「一曰贔屭,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在李东阳的记载中,「霸下」与「贔屭」是两种造型,「霸下」是负石碑的龙龟,而「贔屭」是石碑上方两侧蟠龙造型装饰,而杨慎则直指「贔屭」就是石碑下的龟趺。 〈图二〉李东阳、杨慎记载的霸下、龟趺,指石碑下四方基座 〈图三〉李东阳版本的贔屭,指石碑上方的图文装饰 〈图四〉台南赤崁楼四方基座的石碑 若以不同时代的石碑设置方式,年代越久远的宫殿庙宇所立石碑,多以龟或龙龟造型表现,而因天灾人祸导致重新修复之建筑,或近代所竖立的石碑,底座则多仅以四方台型设置,四面刻以蟠龙装饰,而后才以龟趺一词,来泛指为立牌或立碑的底座,「趺」字,脚背之意,禅宗盘腿打坐也称之为「趺坐」,象徵稳固的地基。随著岁月更迭,不知是资讯传递上的误差,还是有意为之,渐渐的「霸下」、「龟趺」反成为「贔屭」的别名,不过这种名称上的统一,「贔屭」为龙龟的造型,其意义才得以符合原始名词的概念。 〔释形〕 从「贔屭」造型上的变化来看,由最早具象的龟、鳖,或所谓的鳌(上古时期海里的大龟),演变到抽象的龙首龟身合体,这种造型有传说是大禹氏族的图腾,也和天文学上的廿八星宿天,司北方神兽「玄武」的蛇龟合体雷同,这部分在介绍「龟钮」的篇幅时有大略提到。对於这种龙龟或蛇龟的合体,无疑是在人类思维模式的运作下,将不同形式的感知加以连结,而这种能力,让事物的体验能更加融会贯通,进而扩展出人类的文明智慧。汉唐前人,对这种「贔屭」造型的确立,定是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与美学思维产生的交互影响,尤其是立碑撰文这种流传千百年的器物,考量到是做为驮负石碑的底座,有必要将立碑精神与碑文内容的智慧融入其中,除了以「灵龟」象徵长寿与智慧之外,在单纯的龟首上,替入龙首的特徵,除了增加神秘色彩之外,似乎也有隐含天道易理生生不息的意涵,藉此与碑文相呼应。另外,立碑撰文用以纪事颂德,本来就有意藉石材的耐久性,将撰文铭刻其上以垂后世,举例来说,书法艺术上著名的汉代隶书<曹泉碑>、唐代楷书的<九成宫醴泉铭>,就是代表性的碑文,其内文记载贤人德行,或行迹纪事,无论是文章或是字体,都对后世带有莫大的启发之效。尤其是<九成宫醴泉铭>,整座石碑即是典型由「贔屭」所驮负,碑首以蟠龙装饰,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石碑造型。所以,将「贔屭」以龙龟的造型,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意念,就更加清晰。 〈图五〉西安碑林的九成宫醴泉铭 〔释意象〕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从干、坤二卦描述形而上的宇宙创始开始,由本体谈到运用,最后落实到现实的人生之中,无一不是经验智慧的累积,今试举《易经.干卦》来说明,深藏於「贔屭」龙龟造型隐而未显的象徵意义。 〈图六〉台南赤崁楼贔屭驮碑  《易经.干卦》卦辞:「元,亨,利,贞」,以极简的文字摄无量意,点出天道运行的法则,与佛家言一切器世间,皆是「成,住,坏,空」,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因为这四个字具有高度抽象意趣,涵摄天道人事,无所不包,所以,孔子作十翼来解释《易经》,其中《文言传》用以专门解释干、坤二卦,其开头如是写道: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干卦》为易经第一卦,其卦辞即是其他六十三卦生生的本源与效法的对象,代表著时空位序上的制高点,乃天道无形之体,透过元、亨、利、贞四德为用,落实到人世间,其意浅释如下:元者,源也、本也,有大、始之义,为一切事物最根本、最核心的创造力。此处的「善」,非指相对的善恶,而是「生长、成长的变化过程」,例如种子发芽的过程,称之为「善」。亨者,通也;交流互动之意;双喜曰「嘉」,双方面在互动的过程中,努力维持一种平衡态,将阻力化为助力,互利合作已达亨通。利者,原意是指秋天稻禾收割之象;在此的「义」乃为公义;「和」,本意是张口有饭吃,而后有相应、谐调、平静的意境,可见在《易经》的「利」,是指天下之大利、公利,能达到众多的义、众多的想法、原则,都处於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贞者,正也。「贞」有卜贝之象,本义为占卜,古时因占卜有决断性、肯定性,故又延伸出有正、定,坚定不移之义;「事」乃泛指自然界与人世间一切现象、活动;「干」就是主干、主体之义,在人世的行为模式上,指的就是一种行事原则或信念的坚持,通常解释成固守正道。「元亨利贞」就是一个创造的循环过程,从天道到人事皆然,如果有很大的创造力,可以排除障碍,创造亨通,自然能够获利,最终还能够守得住既有的东西。然而,毕竟是非常简化的四个字,孔夫子还是担心过於抽象,於是更进一步将具体运作的过程详加描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干,元亨利贞。「体」就是体会、体验,是亲身经验过的;而用「仁」将抽象的「元」具象化,简单讲「仁」就是种子,它有著坚硬的外壳,含藏著每个物种DNA的核,是自然界中,物种延续生命的根本,其所含藏的基因,可以不断繁衍、开拓,这就是所谓「元者,善之长」。   〈图七〉发芽的种子经时间酝酿而生的过程就称之为「善之长」。相信看官们应该可以看出与龙龟的相似处。 〈图八〉清皇陵 圣德神功碑下之贔屭 带有藏传佛教轮回转世的味道 民初大儒熊十力说:「天地万物之体,原谓之道,亦谓之仁,仁者,言其生生不息也」,可见在中国文化之中,道、元、仁,讲的都是同一件事,佛家言「大悲心」亦复如是,都是体验到生命与天地万物,本质一体,平等无别。「足以」即是全心全意,气势饱满之象;士君子既然有「善之长」的能力,那就一定得下功夫作深入的体察、印证,然后以「先觉觉后觉」为己志,引领群迷,这便是「长人」,所以《论语》便以《学而篇》做开头即有此深意。尔后,顺著「仁」的核心创造力,便能在人群沟通互动当中,以「礼」来建立一种规范,达到包括人和其他一切事、物,皆能各蒙其利,开创出安和乐利的和谐社会。即然能建立起一个和谐社会,当然就要继续坚持这得来不易的结果,这便是「贞固,足以干事」,将天道真理、前人的文明智慧,加以吸收孕养,内化为一种能量,成为再出发、再开扩的动力,所以「贞固」二字尤为重要,是能否再延续另一新循环的关键。《荀子.王制》里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天道无形之理,以具象的四季运行,表现在春生之元或仁之象,夏养之亨或礼之象,秋成之利或义之象,冬藏之贞或智之象,以四时配四德,分别看来好似一个点,整体来说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圆」,终而复始、循环不已。「贔屭」将龟身与龙首做结合,实乃是将灵龟作为冬天的图腾,以其遇危机必将首尾四肢内藏於龟甲之中,有龟藏与冬眠之象,目的自是保全生命;另外,据说植物在极冷而漫长的寒冬中,为求生存而自然将养分集中於主干之中以待来春,这些都有「贞者,事之干」本意在里面,将「贞固」二字的本质做具象呈现。「龙」本无具体形象,而当今「龙」的型态,大抵皆是汉代后期所确立。原意在《干卦.彖传》:「时乘六龙以御天」的「龙」,乃象徵干卦六爻全阳,阳气即为生生不息之气,是宇宙中一种充满「生机」且能不断幻化的能量,在红山文化中出土的「C形玉」,既酷似甲骨文中的「龙」,今藉由现代科技来观察,那「C形玉龙」更像是哺乳类胚胎形成之初,由心脏脉动后,上下延伸成为脊椎,往上形成大脑,往下止於尾椎,古人将「C形玉龙」作为祭祀神器,以此神器上告氏族祖宗,表徵香火的延续,应证中国远古生殖崇拜的信仰,从而理解中国文化重视生命的源由,以及文明的延续。《干卦》表天道法则,以「元,亨,利,贞」四种样态来表现出天理循环运行,以龟身象徵冬藏,寓意能否固守得来不易的经验智慧,进而转化成无限生机的龙首,迈向另一新的循环。所以,「贔屭」以龙龟做表象,就是在呈现文明延续的关键:「贞下启元」,也正是因为这一层深意,点出「儒家」思想精随,深受宋明理学影响明朝士大夫们,才会将其列为龙生九子的首位。 *注 在官方成语用法上以「贞下起元」,然「起」、「启」音同,意义稍有出入,两者皆有「开始」之义,但「启」字另有打开、展开和开导、教导、启发之义,更有「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用法,故「贞下启元」的用法,比较贴近《干卦》所象徵的天道循环、代代相传的文明延续之象。
https://www.liaoyidao.com.tw/ 一刀无二心♦廖德良印钮系情
传习艺生招生中,经验年龄不拘,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来信联络【113年度印钮工艺文化传习计画】赞助单位:台北市文化局。 {工巧明} 单元→印钮传艺教学影片,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 {一刀无二心}国宝印钮雕艺大师。廖德良一刀老师。第一手记录。经典名作。深度赏析。一窥印钮艺术堂奥。藏家同好推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