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志〕本文概分三篇,作者徵引经典文献及易卦角度,以释华夏文明中的「灵龟」意涵。粗略了解「龟钮」钮饰的源义之后,我们在欣赏把玩之余,对「龟钮」应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对造型所应呈现的刀工神韵,也更能理解其依循的准则。
玩物养志——谈龟钮(一)
作者:赵狮公
【金贵、长寿、善智。浅释华夏文明「灵龟」之意涵】
但凡介绍印钮钮式造型,一定都会引用《汉官旧仪》中的一段记载:「诸侯王黄金玺槖驼钮(『槖』音『陀』),文曰玺;银印背龟钮,其文曰章;六百石、四百石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这是最早有关於印钮的正式文献纪录。而龟型钮式在《后汉书》里更记载:「皇太子黄金印龟钮,印文曰章」。
◎雄浑一刀龟・廖德良作
◎东汉广陵王玺・金质龟钮 (图片取自网路连结)
上述文献是汉代行政体系的典章制度,以印钮型式加以规范,用来表徵身分地位的主要记录,尔后更为历朝历代加以沿用,直至近代式微。尤以80年代起,「大家乐」风行全台成为全民运动后,「龟」的音声形象成为了禁忌,都怕「杠龟」(或贡龟)如影随形,令梦想成泡影,如此一来,更令本有非常正向意涵的「龟」,自此落下神坛。
然而,为何在时空距今三、四千多年前,会以「龟」钮的造型来做为尊贵身分的象徵,值得加以深思。我们从经典、文献资料中的蛛丝马迹,去探寻当时的文化背景,藉由理解这层文化哲理,令吾人在玩赏「龟钮」之际,能有更深一层的美学参考依据。尤其在近代考古事迹中,大量出现的西汉文物,伴随诸多玺印的出土,除了考证历史的真伪外,也填补了部分的时空缺漏,更能从这些汉代文物中,向前推至先秦时期,乃至探知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延续,令吾人得以窥知华夏文明承袭的脉络。
◎朝鲜国王印.金质龟钮 (图片取自网路连结)
◎安西将军章.铜龟钮 (图片取自网路连结)
「龟」是寿命长久的动物之一,相传它的寿命可达上千年之久,所以将之视为「长寿」的象徵。据说前人在北京天坛建造初始,就在柱子底下放了只活龟,以象徵它能支撑起整个宇宙,会有这种传说,即是从《易经.系辞传》里所说:「河出图,洛出书」这记载来的。这当中的「洛出书」,相传就是远古时期,伏羲氏在洛河边上看到一只神龟,背上纹饰著「载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六八为足」的图样,从当中得到启发,进而演示出后天八卦的地理空间概念,正好与「黄河出龙马」象徵时间流转的先天八卦纹饰相互呼应,《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时与位的象徵,就此得到确立。
所以,「龟」不仅有长寿概念,还有古人探知宇宙智慧与人生处世的表徵意义。
清末民初,随著甲骨文的大量出现,印证了前面所说,古人为了解决心中恐惧忧虑,或犹豫不决之事,藉由「易」的信仰所举办的祭祀与卜筮活动,在幽冥之间,感知人天互动的细微讯息,在这当中有部分得到的结论,便直接纪录在甲骨上,这便是华夏最初有文明纪录的开始。
◎龟卜
「卜」是取热铁棒炙於龟甲、牛骨之上,观其裂纹之相以断吉凶,或临事解决之道;「筮」则是取五十根蓍草做大衍之数的推演画卦,《尚书》曰:「汝则有大疑,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音『委』。勤勉不倦、美好美妙之义)者,莫善乎蓍龟。」
然而,为何古人要以龟壳和牛马的肩颊骨、髋骨作为「卜」的工具呢?原因无他,如前所说,为了表示先后天的时空概念,而取代表性的牲畜与活物来进行祭祀活动。据《白虎通德论.蓍龟》曰:「干草枯骨,众多非一,独以灼龟何?此天地之间寿考之物,故问之也。龟之为言,久也,蓍之为言,耆也,久长意也。龟曰卜、蓍曰筮何?卜,赴也,爆见兆也;筮者,信也,见其卦也。」
所以,还是以「龟」的长寿而认为其有「见多识广」的经验价值,可以如同一智者般的给予最好的处世建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