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杉雨之专文推介〈沿续传统……印材制钮〉
作者:青山杉雨
翻译:刘玲华
节译自:《文具曼陀罗》
印材因为有了印钮的装饰,对印材的鉴赏价值影响甚巨。虽如华丽的田黄、鸡血石等等名贵印材,无钮也不损其特色而自得其乐。但一般的印材,还是需要印钮来陪衬,才能更加有味。
制钮的传统,始於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工艺的表现大致分成两类,分别是寿山钮与青田钮。前者属於精细雕刻居多,让人见了有强烈的繁杂感。后者则为粗雕,使人见了有古朴浑厚之感。现在因时代的变迁所影响,两者(寿山石与青田石)的制钮技法因交流而无从区别。
近来,制钮的技巧因大量生产的关系,反而大幅降低其质感。追究原因,是对制钮工艺的热心参与者仅少数而已。再仔细询问创作者的出身,皆来自福建省(中国),而福建省又是寿山石的产地。我想,这是最大的原因。
廖德良雕刻师的工作室,是位於台北中华商场的一角。这位做事认真精细的人,是今日难得由多位名家所推举赞赏的,从这人做事的态度来看,众所皆知,能在渺小的印材上制钮,其工艺实属非常不易。
而他竟能日复一日的创作出每一种不同款式,作品的呈现往往令人耳目一新,让人凝视时有鬼斧神工之感!所以,诸如动物、植物的写生,甚至仿古器类的图纹样式,皆有涉略与创作,其格调之高明,刻骨铭心的专注於印钮制作,使人衷心敬佩不已呀!
并且,他的制钮工具也和一般是相同的,全部都是出自纯手工的制作,绝不假他人之手,对於这样全职的艺术家,真令人打从心底的敬佩,让人只能俯首示意。
▲推介原文・翻摄自《文具曼陀罗》
▲彩页刊载之廖德良印钮
翻摄自《文具曼陀罗》
▲二位监修者 之 成书致谢文
翻摄自《文具曼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