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台北印石珍赏会〔上篇〕
作者:王纯杰
图片提供:王纯杰
原载於《联合文学》NO.397 NOV.2017.
二〇一七年六月六日我再次返回台北,一路上思念著两位甫过世的忘年石友,诗人黄灵芝与企业家张守积先生。
回忆四十四年前(1973),我们一群在台北爱好印石的朋友成立了一个「印石珍赏会」。会址设在小张心白医师的中华牙科诊所,每月定期聚会切磋玩赏。成员多为学者雅士、各方豪杰,其中有王公简先生(以下先生略)、王壮为、曾绍杰、宋膺三、许小仙、张直厂、张慕渔、杨云萍、杨作福、耿殿栋、张绍载、张建安、吴堪白、江兆申、梁乃予、周锦宽、陆文云、李来仪、黄尝铭、雕钮名家廖德良等。
大合照
笔者所摄「印石珍赏会」成员与美国大使安克志合照。前排右一张直厂、右二廖德良、右三熊式一、右四王公简(抚洲先生)、右五黎东方、右六张心白、右七安克志、右八宋膺三,后排右一耿殿栋、右二陆文云、右三王北岳、右四安拙庐(大使公子)、右六黄灵芝、右七张守积、右九杨云萍、右十周锦宽夫人、右十四张绍载。
最初印石珍赏会发起人,则由张守积、王北岳、黄灵芝、张心白,与我王纯杰五人具名。其他四位发起人年龄皆长我约十五至二十岁,这「忘年之交」的真实体验,至今仍让我感触至深。我之记文於此,是为纪念这四位石友均已相继辞世,当初「印石珍赏会」创始人仅剩下了我一人。我应该将我所知道的一些逸事写下来,一则与大家分享,再则也为自己追忆这一段真挚的情谊。
首先说在中华商场遇到的小张心白医师。
当年他已有耳疾,走路时平衡感很差。记得第一次碰面那天,就要搭在我的肩膀上才得走稳,这一搭就搭成了终生的忘年交。松江路中华牙科诊所与我工作的八德路很近,我每天中午就到诊所包伙。诊所后进住著当年上海纺织业巨子、收藏家许小仙。老先生晚年守著一筒仅余的藏物居无定所,小张先生就留他住下了。想是小仙公对我这小辈印象不错,在他过世前几天,拿著一枚小领管到我跟前说:「这是我的幸运儿,送给你留著!」感激之余,特别请张直厂先生替我凿了「平安」二字,这方章子四十年来跟著我天南地北从未离身。
羊脂白玉印・平安/印面・张直厂
【王纯杰教授 简介】
字粹人,一九四七年出生於台湾台北市。其父王景阳先生为当代名书画家,幼承庭训六岁习书法,大学期间开始学习金石篆刻。
一九七三与台湾当代书法篆刻名家创立「印石珍赏会」,耳濡目染,益上层楼。大学毕业后,游学日本,一九八〇年移居美国。
王粹人曾服务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Library of Congress, Asian Division)协助中国书画、篆刻之研究,并合编《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古籍藏书钤记选萃》;一九九八年起在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所属佛利尔、赛可乐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 and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任研究专员。
二〇〇四年受聘为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东亚书法客座教授。
二〇—〇年荣获中华民国第十六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中华书艺奖」。
二〇一四年受聘为马利兰州艺术委员会(Maryland StateFine Arts Council)及史翠摩艺术中心(Strathmore Arts Center)年度篆刻及艺术导师。
二〇—五年自乔大退休后,继续於史密森协会及其私人工作室教授书法。
☞缅怀——台北印石珍赏会〔中篇〕
(续述张心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