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那些年 那些事
2
印石珍赏会
3
缅怀 台北印石珍赏会〔下篇〕4
https://www.liaoyidao.com.tw/ 一刀无二心♦廖德良印钮系情
一刀无二心♦廖德良印钮系情 108 台北市万华区
许肖仙与大千先生印与一方煨乌印章的重逢・志念原主许老先生廖德良  原著口述赵贵雄  编撰补遗最近友人收藏到一方黑色寿山石印拿来与我共赏,印面为张大千先生为许肖仙先生所刻,篆文为「许氏小仙平生神游珍秘之宝」,边款为「小仙道兄属 大千」,且王壮为先生又为此印作边款铭记,款文内容为「大千画法绝代 时亦作书治印并轶凡蹊 此其三十年前 为肖仙先生所作 承示属提 戊戌夏日壮为」。「许氏小仙平生神游珍秘之宝」 边款「小仙道兄属大千」边款「大千画法绝代 时亦作书治印并轶凡蹊 此其三十年前为肖仙先生所作 承示属提 戊戌夏日壮为」戊戌年为民国47年,往前推卅年,那就表示此印应该是民国17年左右创作完成。而民国47年当时,王壮为先生应该还在陈诚先生处担任机要秘书。在2017年嘉德春拍『旧日风雅——张群自用印专题』中,有一方也是在民国47年,陈诚先生嘱壮为先生治印,篆文为「人生七十才开始」,石材是寿山田黄薄意扁方章,在收藏盒还有陈诚先生亲笔题字落款,由此可窥探那个年代的背景关系。直到陈诚先生仙逝,老蒋总统为感念其情谊,指示要妥善安排为其工作的部属,壮为先生在那时被安排到交通银行任职,李犹先生那时还是他的上司。至於壮为先生与许肖仙先生交往经过,我并不清楚,只记得当时认识许肖仙先生时,他与壮为先生已有交往。后来,在摩耶精舍捐给台北故宫的『大千先生平居自用印』当中,壮为先生就有八方印章,而大千先生自刻的自用印也有五方。那时才想起,每当大千先生回台,许肖仙老先生都是摩耶精舍的座上宾,想来在那年代,艺文界与政要之间的互动紧密,非一般人所能得知。印石珍赏会,结识许老先生许老先生本为江苏常州人,其父亲在京沪为丝业巨子,晚年病逝上海,许老先生承其余荫一直隐居沪上,从其同乡会上的些许讯息得知,在上海时期,应该就常游於艺术文玩之间。民国卅八年,大陆军事形势逆转,遂只身携大批古玩书画来台,因出走仓促,以致妻女未能同行,可想其精神与起居备极孤苦。而我与许老先生相识,起因是民国62年时,好友张心白先生在松江路上开设的「中华牙科」。当时老一辈的印石爱好者,於此成立「印石珍赏会」,诊所内每月举行一次赏石聚会。许老先生与张心白先生本为旧识,他乡遇故知,又皆是艺术的创作与爱好者,进而相识而聚。许老先生偶至此会,而我与许老先生就是在此赏石的聚会上认识的,印象中许老先生相当内向斯文,身形微显瘦弱,当时(民国62年)已七十多岁。许老先生来台之前是上海申江纺织厂的少爷,当时有听闻张大千先生游於上海时,与其家族有过交往,我想这枚印章便是当时大千先生与其交流所作。大约民国70年,心白先生前来,提及许老先生只身来台,租屋独居,而现居原屋主欲将房屋收回,请我帮忙找房子,最好有熟识的人住在附近比较安心。当时,我约略探访一下,想起有一位好友张又仁先生,从事台湾玉雕刻,在台北新店的五峰路上租了一间日式旧宿舍,后院刚好还有一间独立的储藏室可以分租给他,所以许老先生便透过我当介绍人来入住,也相当满意。可惜於民国71年(壬戌年)某日,在其住处不幸发生火灾,朋友张先生发现许老先生住处冒出浓烟,赶紧冲上前去拍门呼叫,在千钧一发之际,只见许老先生慢慢开门出来,手中仅只捧著祖先牌位,唉!这就是当时多数渡海来台人民的写照,客寓他乡,只有祖龛联系著故土情怀。在消防人员灭火后清理火场,发现一些瓷器字画收藏大多付之一炬,只剩一只小铁箱里有数方印石,这方寿山石就是里面其中之一。此方寿山石章的印钮,原本刻著两只狮子,大狮子上面的小狮子,因火灾而有毁损,当时经我简单修整而有现在的形貌,后来为我们石友张守积先生收藏。 许肖仙先生的这方印章,遭祝融煨乌受损,经廖老师修整。 许老先生经过这场火灾之后,其身家财产几乎一无所有,从此身心状态每况愈下,得心白先生收留,在诊所后的小房间里勉为栖身。可惜在隔年,许老先生於诊所房间前因身体不适往生,当时得知此事感到相当惋惜,也因重逢此印石,回想起这段已过卅多年的往事。友人希望我把这段经过记录下来,让后人得以了解此方印章的渊源由来。其实不仅是此方印章有此历程,印钮篆刻在台湾的发展,在那个年代里都是充满著文人政要之间的交流轶闻,也记录著大时代迁流里的生活辛酸,和一种单纯的满足。那一种浓郁的人文风情,是现今印石收藏者难以经历体会的。2017/9/28  廖德良 记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8561.html 许肖仙与大千先生印 2025-05-05 2026-05-05
一刀无二心♦廖德良印钮系情 108 台北市万华区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8561.html
一刀无二心♦廖德良印钮系情 108 台北市万华区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8561.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5-05-05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s://www.liaoyidao.com.tw/hot_328561.html
传习艺生招生中,经验年龄不拘,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来信联络【113年度印钮工艺文化传习计画】赞助单位:台北市文化局。 {工巧明} 单元→印钮传艺教学影片,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 {一刀无二心}国宝印钮雕艺大师。廖德良一刀老师。第一手记录。经典名作。深度赏析。一窥印钮艺术堂奥。藏家同好推广交流。


缅怀——台北印石珍赏会〔下篇〕


作者:王纯杰
图片提供:王纯杰
原载於《联合文学》NO.397  NOV.2017.



我之所以称王北岳先生为「篆刻教育家」,实因在我身边认识了好多位先生「子」字辈杰出的学生。其中包括当今艺术史领域知名的张子宁兄及两位住在美国维州的曹氏昆仲子律、子放兄,这二位的篆刻造诣绝不让当今领军名家,此外台湾还有荣获韩国双年展大奖的子昭黄尝铭兄等人。我去国太久,必有许多遗漏,但就这四位弟子便可看出北岳老师杰出的成绩。

先生生前是一部篆刻活字典不但著作等身,收藏更是可观。子宁兄在美国首都佛利尔美术馆任职时,原有意将北岳先生的收藏集中一处以供人研习观赏,可惜此事未成,如今陆续在拍卖会上见到先生的收藏分散各处,至为可惜。北岳先生最后出版的《印林见闻录(一)》,其(二)则於先生捐馆后由学生续成。这两册遗作勉励我应该将一己所知公诸於世,虽仅小众,亦当不乏印史之意义。

第三位黄灵芝先生,日据时代即已为成名的日本徘句诗人。光复后,台湾诗坛要求先生改以台语写诗,先生拒绝改变,认为任何文字所表达的诗情诗意应该都是美好的。黄先生拥有几方绿色的印石,不知出处。来美多年后,我在祝绍周将军与居正院长后人家里先后见到同样的印材,其中一方的边款上还注明了产地。为此一直都想连络先生吿知。

数年前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黄先生荣获日本诗坛大奖的消息,见到他羸弱弓字的身躯出现在领奖台上,发表得奖感言。说起台湾做满月送人红蛋的习俗,收到的亲友要回送一颗石头,以祝福新生婴儿生命像石头一般硬朗。我听了心头一阵暖意,到底是爱石的同道,再老也不会改变。我数度试著连系先生想要吿诉他,那些绿色的印石是产自陕西略阳县,民国初年发掘到的!


f5252f5c390f53c1fb6623099d78fcca.jpg

陕西略阳石

大张守积兄应该是这两年去世的。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二〇一四年和廖德良兄一起去青田街看他,他人不在家。我们等了一会儿,结果在出来的路上,碰到外佣推先生坐著轮椅从大安森林公园回来。看到我们,他叫一声:「纯杰,嘿嘿,回来罗,肚子变这么大了!」我听了既高兴又难过,原来一个精力充沛、活力十足的人,竟会变得失智,而却又还记得我这小友!我用「企业家」来形容大张先生,是因为他做事有魄力且善於经营。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当年我们会一路从台北到高雄,专门去耐火砖厂捡选印材,也是这种精神力量使然。这些时,之所以确定大张先生去世,是在拍卖会图录上看到一批由大张守积先生收藏,廖德良兄制钮的五方拍品,一看就知是泰来石,蓝布印盒上都是由小张心白先生题签的。

睹物思人,往事如烟。那些让我大开眼界的场面,那些教导我学习探索印石奥秘的恩师老友,还有一幕幕传统文人对人、对事、对物之微妙互动,那个年代台湾社会爱石收藏族群的盛况与教化,永远长忆心头。二〇一七年六月十九日亚洲之行归来,将有感记下免其遗忘。纯杰记。



上一个 回列表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