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杂志 ・ 特集报导 (上篇)
〈台湾の印名人・钮名人〉
翻译:刘玲华
报导:日本《墨》2004年11.12月[171号]
廖德良 りょう・よくりょう
廖德良,1945年生於台北县新店(现新北市新店区),号一刀。
年少从师学习木雕。1963年转入石雕行业,课受西门派印钮传人陈可骆和冬梅派林天泉的影响,经过10年的学习修练,这时已经是声名大噪,世界有名的钮雕家。
在1978年,33岁时,承蒙日本书道大家青山杉雨之邀,在东京、长琦两地举办印钮展览会。
印钮与印钮雕刻的历史
印章的上端部分称之为印钮,「钮」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称之为「印鼻」。
秦、汉时期以来,通常是以印钮的形式、印章的材质、和印钮绶结的颜色来区分官吏职位的高低。
在明代之后印钮的雕刻,大量出土於福建的寿山石,使当时的民间艺术极为兴盛;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还出现杨玉璇、周尚均两位钮雕巨匠。
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福州当地钮雕艺术更是蓬勃发展,有追求雕工纤细精致的「东门派」,和表现生动情趣的「西门派」,以及因不同雕工所产生的流派。更甚者,在清末民初发展出的「薄意」,就是为了要规避石材的格裂与瑕疵,所诞生出独特浅浮雕的一种技法。
中共文化大革命之后,寿山石雕再次兴盛,名家辈出,在台湾也顺应时代潮流的走向,形成在地篆刻兴盛的印钮艺术。
《墨》杂志・2004年11.12月[171号]
封面以廖老师之印钮为焦点
译介原文。内页刊登多方廖老师的作品